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创新升级 全链发力 内蒙古奶业振兴再上新台阶

2023/02/25

关键句


◆对2021年以后建成的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依据新增奶牛存栏数量给予补贴。


◆对养殖场能繁母牛利用性控胚胎培育高产奶牛给予适当补贴。


◆对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500亩以上的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给予补贴。


◆对国家和自治区级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生鲜乳加工增量给予补贴、对3—5月份使用生鲜乳进行喷粉给予补贴……


2023年新年伊始,内蒙古奶业再发力。节后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下称清单),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多项清单惠及奶业全产业链,包括鼓励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动优质奶牛扩群增量,增加优质奶源供应,加大饲草收储补贴力度,对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收储饲料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生鲜乳加工能力等。


奶业是内蒙古最具优势的代表性产业,奶牛存栏数、原奶产量和原奶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以伊利,蒙牛为首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从上游的种业、草业到养殖、生产加工,奶业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在全国奶业振兴的道路上冲刺在前,交出了一份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共同发力,协调发展的内蒙古样本。


“真金白银”补短板



政策资金推发展

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拥有“羊煤土气”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集粮仓、肉库、奶罐、绒都于一体的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黄金奶源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发展奶业的深厚土壤。


近年来,内蒙古以全产业链思维加快推动奶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实施意见、推动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全力扶持奶业发展。在2022年更是出台了支持力度空前的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简称奶九条),每年投入奶业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聚焦优质牧草供给、优良品种培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奶牛疫病防控、乳业科技创新等环节,从全产业链解决制约奶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而使内蒙古奶业在我国奶业振兴中始终领跑在前,示范在前。到2025年,实现奶类产量达到10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的目标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对新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发放补贴资金近7亿元,下达疫病防控、科研创新、喷粉补贴等资金1.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9.99亿元,且专项债申请不设上限。与伊利、蒙牛集团合作设立20亿元的奶业振兴基金,撬动金融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为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业振兴工作,成立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工作专班,建立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合推动奶业振兴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先后召开6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了83个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奶业振兴各项措施落实落地。主要奶业生产盟市、旗县也成立了专门奶业振兴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部门分头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据记者了解,乳都呼和浩特市将自治区“奶九条”细化为6大类19条具体措施,对企业需求“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实行市级领导牵头的专班负责、定期调度等工作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各类问题。近两年来在乳业发展上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完善企业和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牧民风险抵御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农牧民的利益,让他们享受到奶业振兴红利。2022年,巴彦淖尔市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工作方案》,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级乳产业集群这条主线,落实“改好地、种好草、养好牛、卖好奶”,谋篇布局、整体推进,协调蒙牛、伊利、银行等企业、机构争取授信及贷款融资共35亿元,助力奶业振兴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市前不久刚刚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三年行动方案》,开启奶业发展新篇章。利用库布其、毛乌素丰富的沙地资源发展饲草基地,在黄河、无定河流域的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和乌审旗发展沙漠有机奶源基地,建设智慧牧场、现代乳制品加工生产线,有效提升乳制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沙漠绿色有机奶业产业带和国家级有机奶全产业示范区。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奶业振兴的春风同样劲吹,通辽市制定出台《通辽市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辽市促进奶业振兴具体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划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任务目标,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地。2022年底奶牛存栏达到20.07万头的兴安盟,把奶产业链确定为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充分利用黄金奶源的资源优势,通过改造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培育壮大乳品加工企业,积极扶持培育奶源基地,强力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集群集聚发展,使兴安盟成为高端奶源基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建立领导包联、专班服务和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建立1办5组14个专班,从政策落实、主体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手续办理、疫病防控、生产运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医护式”“保姆式”服务。



内蒙古奶业振兴



跑出“加速度”

2022年7月12日,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投产使用。作为配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能而建设的牧场之一,这座总投资高达7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1250亩的牧场,不仅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低碳环保技术最先进的牧场,还是应用全球领先的胚胎技术打造的高产牧场。


2023年1月18日,新年刚过,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和林格尔4万头奶产业园区迎来3000头进口荷斯坦奶牛,顺利入住天津食品集团嘉立荷牧场。位于和林格尔的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4万头奶产业园区,总投资19亿元,占地2700亩,园区建设4座现代化牧场,周边配套种植有机饲草7000亩,预计2025年园区满产,奶量将达到800吨。


为了助力自治区奶业振兴加速度,2019年起,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地,多个由伊利集团打造的乳产业集群项目,已成为助力自治区奶业振兴,提升中国奶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强力引擎”。持续建设的乳产业集群只是奶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奶业发展优势,通过大力实施倍增计划,高起点布局奶源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和种源基地、牧草基地等措施,全力推动奶业向更广、更深、更高水平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底,全区奶牛存栏159.0万头,比上年增长10.9%;牛奶产量733.8万吨,增长9.0%。全区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2022年度亮眼的奶业“成绩单”,再次印证内蒙古奶业振兴跑出“加速度”。



"种源、草源、奶源"



奶业高质量发展一个也不能少

俗话说,得奶源者得天下。没有优质的奶源,奶业发展无从谈起,而种业振兴是奶业振兴的基础,在刚刚发布的《清单》中,奶牛良种补贴,优质育种企业奖励是重中之重,奶业振兴,牧草先行,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是提升奶牛养殖效益,奶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推进奶业振兴,关键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这三者缺一不可。为此,内蒙古从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紧盯“三源”建设,切实增强奶业优质种源优势,提高优质饲草供应,建设高标准高品质奶源基地,为奶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竭的动力。


种质资源是农牧业的“芯片”,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种业振兴也关乎着奶业振兴的成效,近年来,内蒙古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加快良种奶牛扩繁步伐,持续巩固奶业振兴优质种源优势。2020和2021年,全区共培育排名进入国内前100名的荷斯坦种公牛36头,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39头,三河牛种公牛60头。全区每年推广使用性控胚胎1.3万枚以上、推广使用性控冻精15万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百头以上参测牧场奶牛平均单产9.5吨以上,大型养殖企业达到10吨以上。


初春,站在伊利阿鲁科尔沁旗优质苜蓿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草场仍被大雪覆盖,雪层下的新生机已经开始慢慢苏醒。随着天气转暖、万物复苏,阿鲁科尔沁旗优质苜蓿种植基地也进入了备战春耕的农资储备阶段。


提升饲草种植水平,筑牢奶业发展根基。奶业振兴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持续加大,饲草基地建设快马加鞭。伊利以中国草都阿鲁科尔沁旗为核心,在全国打造优质苜蓿种植基地,牧草品质全部达到一级及以上,其中特优级占比超过60%。苜蓿青贮蛋白含量22占比达到30%以上,品质全部达到一级及以上,其中RFV180以上的特优级苜蓿草占比超过60%,达到美国苜蓿草顶级水平。在全产业链的紧密联结下,伊利带动了全国420多万亩饲草种植,为种植户带来了超过25亿元的收益,不仅为奶牛养殖业优质饲草提供了保障,更为种植户带来了增收。


在乳都呼和浩特,蒙牛集团旗下现代牧业积极开展优质牧草技术攻关,致力破解草种业“卡脖子”问题,为优质牧草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动力,和林格尔台基营优质苜蓿基地生产的裹包苜蓿及苜蓿干草均达到优级标准,种植苜蓿替代进口苜蓿的饲喂实验证明,替代后奶牛单产呈上升趋势,生鲜乳理化指标稳定,每头牛每年可降低饲料成本780元,每头奶牛年利润增长2180元,有效降低了牧场养殖成本。


在巴彦淖尔市,以圣牧草业22万亩有机饲草种植为示范,与蒙牛集团在乌兰布和沙漠构建了绿色低碳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近170万亩,可提供青干草500多万吨,实现全程机械化耕种,在鄂尔多斯市,优质牧草面积达150万亩,拥有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紫花苜蓿饲草料基地60个,饲草料初加工企业11家。年供应优质苜蓿干草35万吨、青贮玉米300万吨,为奶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料保障。


当前内蒙古基本形成了优质饲草区域化和饲草业集聚发展格局,饲草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苜蓿、饲用燕麦种植超过5万亩的旗县分别达到5个和14个,青贮玉米种植超过20万亩的旗县达到38个。全区80%以上的全株青贮玉米由种养一体或订单收购方式生产,90%以上的优质苜蓿基地由专业化饲草企业建设,自治区级以上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90%的全株青贮玉米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苜蓿干草平均等级达到二级以上,饲用燕麦平均等级达到一级以上。


与此同时,内蒙古持续推动中小养殖场改造升级,突出抓好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着力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持续优化黄河、嫩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布局。目前全区现有3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140个,其中2022年建成56个,新增奶牛存栏21.5万头,奶牛存栏、牛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同步强化疫病防控,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开展奶牛“两病”净化工作,完成135.4万头奶牛布病免疫,实现“应免尽免”;奶牛结核病监测80.7万头,规模场做到“应检尽检”。



产业集群优势



助推奶业跨越式发展

1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到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调研,现场解决企业困难,研究安排奶业发展工作。王莉霞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园项目推进情况,强调政府要往前做,支持龙头企业牵住左右、延伸链条,实现集中集聚发展。


事实上,奶业是内蒙古目前产业链条最完整、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形成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内蒙古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推动奶业振兴,走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路子,通过加强现代乳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伊利、蒙牛等大型本土企业做优做强,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为牵引,打造奶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带动奶业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发展。


作为内蒙古奶业发展的领头羊,呼和浩特市已形成以伊利、蒙牛两大本土乳企为龙头,上、中、下游“全链发力”,规模化、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千亿元级乳产业集群,奶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了以商带畜、以畜助农新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作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以产业驱动全链发展、数字赋能智慧城市、绿色引领产城融合,打造世界乳业硅谷,开启产城融合新时代。目前已建成运营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伊利智造体验中心等重点项目。这几大项目均创造多项“全球第一”,不但极大提升中国乳业的发展实力,更是对助力全国奶业振兴、加速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的速度起到关键性作用。


与此同时,伊利集团依靠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助力内蒙古奶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为落实好自治区“奶九条”政策,伊利集团第一时间配套出台“伊利奶业振兴六条政策措施”,通过金融支持、技术支持、产业发展支持等多种举措。伊利在全区投资建设的乳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直接带动50万人就业,间接带动全产业链400万人就业。2023年,伊利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达产达效。稳步推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年产6万吨奶酪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业园高端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持续提升现有工厂产能利用率,预计2023年各工厂加工量增幅25%。


蒙牛集团作为奶业振兴“国家队”,以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为抓手,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了一批高附加值、补短板、填空白的项目,打造精而美的乳业园区。持续推动“万吨奶”奶源基地建设、智能工厂建设,完成数字化转型生产链条布局,让数字化转型赋能供应链,蒙牛集团5G数字化大低温版块项目鲜奶工厂、奶酪工厂已投产运营;5G数字化奶粉工厂、高端乳制品工厂等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将围绕“加快新建、补栏已建,聚焦草业、开拓种业,创新数智、补强金融、夯实生产、完善配套”等方面,加快推动中国乳业产业园高质量建设。


未来,蒙牛集团计划实现“万吨奶”计划,在自治区年增加产值200多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300多万农牧民就业增收。同时,为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蒙牛集团将从“技术服务、采购降本、金融支持、政策帮扶、党建共建”五个方面,实施上游产业链五大纾困行动,持续加大上游扶持力度,为自治区奶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2022年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凭借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稳居“全球五强”,蒙牛连升两名,位列第七,创历史新高。同时现代牧业、圣牧高科、优然牧业位列中国奶业20强。


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目前,呼和浩特奶产业链整体价值超过2000亿元,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建成后,呼和浩特市奶产业将全面升级。产业集群融合式发展,不仅成为高效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以“内蒙古模式”助力全国奶业振兴。



一产出发,"接二连三"



成为内蒙古奶业融合发展的
新标杆

内蒙古奶业一二三产融合在农牧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以伊利、蒙牛为首的一大批奶业企业从一产出发,“接二连三”成为奶业融合发展的新标杆。特别是“奶九条”的重磅出炉,进一步夯实了内蒙古全产业链基础,推动奶业在全区各个盟市延长产业链、结牢利益链、共享价值链,实现地域奶业振兴,助力农牧民增收。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奶业延链、强链、补链中,内蒙古因链施策,强龙头扶中小帮特色,大力扶持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聚焦生鲜乳加工增量、喷粉等环节,对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补贴,提高企业加工产能。鼓励中小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扩大生产低温奶、鲜奶冰激凌、干奶酪等乳制品,有效延长产业链条。同时,在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方面,不仅大力支持现代乳制品企业发展,也鼓励支持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培育产品质量优、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的地方特色奶食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1355家手工坊获得小作坊登记证,产值超15亿元。


在奶牛养殖大市巴彦淖尔市,通过建工厂促基地建设、建基地链农户生产,形成以商带畜、以畜助农的全产业链推进模式,使广大奶农、种植户在奶业全产业链上受益,为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通过施行“金牛富民”工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奶牛、肉牛的托管代养,既可以保障农牧户特别是脱贫监测户的持续增收,也可以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实现小农户与大企业合作共赢。


目前,内蒙古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在84%以上,广大农牧民以多种方式共享奶业红利,在奶业振兴中实现了稳定增收。



谋定而勃发



内蒙古奶业将沿高质量
发展轨道行稳致远

2022年,北方部分省份生鲜乳市场有所波动,而内蒙古奶业则保持了一贯稳定增长的势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我国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向好,乳品消费需求也将逐渐恢复。


压力和挑战并存。2023年,内蒙古奶业将站在全局高度,从多个维度出发,推动改革再升级、再创新,将奶业全产业链夯实筑牢,把奶业振兴各项政策优化细则、落到实处,让内蒙古奶业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行稳致远,在全国率先实现奶业振兴。


记者从内蒙古农牧厅了解到,内蒙古将切实发挥好奶业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增强成果意识、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抓好今年工作谋划和落实。持续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加大种源基地建设力度,扩大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做好奶牛疫病防控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及时足额兑现生鲜乳加工增量和喷粉补贴,支持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试点开展标准化建设。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做好生鲜乳日常购销及运输行为监管,守牢生鲜乳质量安全底线。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奶业振兴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内蒙古具有优质的资源禀赋和完整的乳业产业链,必须扛起奶业振兴的重任,把奶业做强、做优,生产出更多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奶业再升级,“链”接全世界。2023年,内蒙古将举全区之力,建设一流种源基地、饲草料基地、奶源基地,在打造一流加工企业、做强一流产品、创建一流品牌上再发力,不断推动奶业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创造出新的奶业振兴内蒙古领跑样本。



信息来源:乳业时报

申明: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

电话:0471-4223080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