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助力中国奶业振兴
2019/03/13
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简称中丹中心)是蒙牛集团与丹麦阿拉福兹(ArlaFoods)公司合作成立的,旨在引进丹麦的奶业先进管理技术,助力中国奶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丹中心的成立背景与目的
丹麦奶业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奶农受教育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世界第一,奶牛单产世界排名第二。牧场具有先进的疾病预防及生物安全水平,奶牛牛群健康状况良好,抗生素使用量极低,牛奶质量位居世界前列。丹麦拥有持续应用数十年的质量体系,注重奶业的环境影响,奶业生产的碳排放水平较低。正是基于丹麦在奶业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蒙牛集团决定与奶业企业世界排名第7的丹麦阿拉福兹(ArlaFoods)公司开展技术合作。
2012年6月15日,在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丹麦王储腓特烈、经济和内政大臣玛格丽特•威斯塔格等两国政府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蒙牛集团与阿拉福兹(ArlaFoods)公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并共同承担中心合作项目实施工作。
2012年9月5日,在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与丹麦王国食品、农业和渔业部大臣梅特•耶尔斯科夫的见证下,蒙牛集团和阿拉福兹公司签署《“中国-丹麦乳品技术交流合作中心”框架工作协议》。
2012年11月26日,“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部大臣梅特•耶尔斯科夫和中国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共同出席,并向项目实施方中粮集团、蒙牛集团与阿拉福兹授牌,标志着中丹两国首个奶业国家级合作项目“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正式运营。
2018年9月19日,在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和丹麦环境与食品大臣雅各布•埃勒曼-延森的见证下,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升级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该合作项目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维度推动中国奶牛养殖业技术改进、标准提高、质量提升,促进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丹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目标
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蒙牛集团和阿拉福兹公司共同参与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和其他奶业相关部门也参与其中。中丹中心由委员会实施管理,委员会由蒙牛集团和阿拉福兹公司派出的代表组成,委员会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中心的运营负责人由委员会任命,中心的活动计划由委员会批准,所有核心项目的实施经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中心日常业务由蒙牛集团和阿拉福兹公司人员共同承担。
中丹中心在中国、丹麦两国农业部的支持下开展工作,致力于把大学和权威机构等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整体项目规划以及单个项目的建议、实施和管理当中。中丹中心的目标是向中国牧场引入丹麦牧场的先进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升中国牧场水平,并成为在企业、政府、组织、科研机构间进行知识分享与合作的平台。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拓展奶农、牧场工人和蒙牛相关员工专业技能;深化知识和技术应用,提高牛奶品质;降低中国乳制品生产成本;借鉴阿拉福兹公司牛奶生产质量标准,优化中国牧场质量标准;提高奶牛、牧场工人及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国内牛奶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着眼于疾病控制、动物保护和疾病预防,从而改善动物福利;帮助中国原奶产量达到2020年目标;进行蒙牛和阿拉品牌形象建设,每年至少推出3-4个成功案例。
中丹中心的六年工作与成效
从 2012 年到 2017 年,中丹中心完成了 22个项目和活动。经过六年的发展,中丹中心不断完善定位,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包括引入Arlagården牧场质量管理体系,借鉴丹麦的牧场标准化操作理念建立了符合中国牧场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邀请丹麦牧场主走进中国牧场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入牧场精益生产理念,开展审核服务培训及挤奶生产优化;围绕牧场提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及专家研讨,为蒙牛员工提供35场培训;规划建设中丹合作示范牧场。同时还围绕乳品生产开展了Fingerprint 指纹图谱技术项目及工厂精益生产和卓越运营评估,提升了检验及生产效率等,这些都对中国奶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为蒙牛集团编制指导手册,使得技术员在前往牧场考察时更直接快速地发现牧场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牧场解决,提升了项目参与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深入考察牧场,帮助牧场提升生产力,并将这些牧场相关数据库用于未来的牧场对标,为帮扶更多牧场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实施牧场降本增效项目,降低公斤奶成本0.1元。个别牧场收效十分明显,例如沈阳金秋实牧场,通过中丹项目五个小组半年时间进行了8次现场改进验证,进行了3次现场具体评估,先后提出了30个问题,制定了改善方案、规范数据表格36个,目前已完全解决了25个问题,还有5个问题需长期执行,半年降低成本31万元。
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交流和知识分享,从2018年3月开始,中丹中心开始发布中丹中心简报——《黄金奶源》,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同时,通过参加专业会议、行业大会、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业内专业交流和知识传递。此外,中丹中心与丹麦农业研究中心SEGES签订版权协议,将丹麦牛舍设计工具书《奶牛幸福之源——基于奶牛自然习性的牧场设计推荐》翻译为中文,并出版发行。这本工具书在欧洲牧场得到广泛应用,书中汇集了多位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咨询服务、牧场环境评估、牧场设计、动物行为、饲喂和挤奶等方面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必将能为中国牧场的改造提升发挥有力指导作用。
中丹中心的未来三年计划
未来,中丹中心将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根据两国农业部最初合作意向,继续作为蒙牛集团与阿拉福兹公司协作与知识分享的平台;
2、将欧洲牧场的先进知识与实践经验引入到中国牧场,提高中国牛奶产量和质量,使中国牛奶从生产到加工符合欧洲标准,帮助中国牧场降低生产成本;
3、继续将丹麦牧场的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及其他领先的知识和技术传递给中国牧场,改善动物福利,关注疾病的控制、治疗和预防,降低中国牧场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为中国奶业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提升牧场管理者、牧场员工及蒙牛集团的相关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本文资料由中丹中心提供,中国奶业协会国际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