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的食品安全答案
2018/01/04《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领先。
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上海浦江之畔某大厦二楼会议室内,人头攒动,格外热闹。
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特别的发布会。
发布会的举办方是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发布会的内容既不是新品发布,也不是为了产品宣传,而是直接与食品安全有关。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最大,这已经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共识。
重视食品安全乳企在行动
法治周末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光明乳业正式发布《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2017版白皮书》,同时宣布上海光明旗下的华东中心工厂和乳品四厂通过了“国家优质乳工程”验收。
“发布白皮书是光明乳业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一年的展望。思考光明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和明年该怎么做?”光明乳业媒体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据光明乳业媒体负责人介绍,发布光明乳业食品安全白皮书实际上早在2015年就已开始。“光明乳业食品安全白皮书已经连续发布了三年。白皮书的内容主要展示了光明乳业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一些努力。”
当然,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的也并非只有光明乳业。
就在光明乳业发布《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2017版白皮书》的一天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在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也发布了《伊利健康工作体系》,内容则是总结取得的累累硕果,为未来的健康工作提前布局谋篇,这其中同样提及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把控。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端的升级,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作为供给端的乳品企业对与食品安全的重视也在加强。”朱丹蓬说,“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保障食品安全,中国乳企也一直在努力践行。”
“目前,我国国产奶质量不比进口奶差,甚至很多指标已经超过进口奶。”谈到中国乳业的食品安全,朱丹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国产牛奶已经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质量非常棒。”
保障食品安全乳企在做什么
那么,乳企具体是如何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保证食品安全的?
为保障食品安全,光明乳业建立了大质量系统。
对于这一系统,它的核心则是光明PAI体系,覆盖从奶源、生产、物流到分销全产业链。
所谓PAI,是Prevention(预防)、Assessment(评估)、Improvement(改善)三个单词的缩写。
在这套系统中,光明乳业采取了以合法合规保障食安底线,以监测系统进行效果评估,以数据平台实施精准追溯,以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全方位多维度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框架,以此来保障产品安全和质量目标的全面达成。
例如,监测系统是光明PAI之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系统贯穿了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光明乳业构建了风险监测、过程监测、产品检测全覆盖网络。光明乳业通过CNAS认可和LIMS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和运用,实现对各环节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提供数据和分析结果,为评价管理现状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改善提供依据。
无独有偶。
据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为了确保奶粉的安全和高品质,君乐宝奶粉同样也建立了一套优质奶粉保障体系,即自有优质牧场奶源+全球优选原辅料+专为中国宝宝设计的配方+先进生产工艺+四重检测。
“为了确保每一罐奶粉100%安全、放心,君乐宝奶粉首创了四重检测体系,包括企业自检、行业检验、国家抽检、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独立检验,最终实现批批检查。”刘森淼介绍。
此外,伊利在保障食品安全上同样也在“下功夫”。
《伊利健康工作体系》显示,伊利在生产中设置了“质量标准三条线”:在国标线的基础上,提升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20%制定了内控线。
伊利官网信息还显示,其还与SGS(瑞士通用公证行)、LRQA(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国天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持续升级伊利全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伊利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能力。
与此同时,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在食品安全上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三元专门构建了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只要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三元的科研人员会马上进行分析,了解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旦出现对人体有害或者有潜在危险的物质,三元就会马上将其纳入检验检测指标中去,马上对自身相关的产品原辅料、包装、产品进行分析。
乳品质量已在食品行业领先
“当前国产婴幼儿奶粉在国家各部委、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品质、安全质量、奶源质量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刘森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来自中国奶业协会的一份《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印证了刘森淼的说法。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领先。
对于乳制品质量的改变,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婴幼儿奶粉这一乳制品细分市场中窥见一斑。
以2017年前11个月为例。2017年1月至11月,食药监总局总共抽检了2432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其中2425批次合格,合格率达到99.71%。
截至2017年11月,食药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抽检已经连续5个月全部合格。
此外,2014年,食药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抽样检验样品1565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48批次,合格率为96.93%。2015年,食药总局共抽检3397批次,合格率为98.9%。2016年婴幼儿配方乳粉共抽检2532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样品32批次,合格率为98.7%。
对于,中国乳业产品质量在这十年中的改变,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同样也是很有感触。
“到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顽强追求和持续努力,中国奶业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质的提升,是历史性的进步。”据高鸿宾介绍,在企业食品安全自检方面,现在企业自检费用其实已经占到销售额的1%至2%。
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