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

2017/02/07

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有。”唐仁健说,“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两大板块:结构调整和改革
  唐仁健在解析文件内容时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文件提出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既还历史旧账,也为子孙后代留生存和发展空间。文件提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而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
  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
  激活要素。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
  激活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新等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整合撬动财政资金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唐仁健指出了两个思路: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和财政上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大文章。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扶持重点在于农产品加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主要关注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新动能: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农产品加工业、食品业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种植业方面
  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稳定水稻、小麦生产,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
  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二、养殖业方面
  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
  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
  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培育国产优质品牌。
  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三、特色种养殖方面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
  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
  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
  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四、农产品加工方面
  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
  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
  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
  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维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连片保护和适度开发。
  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六、农村改革方面
  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
  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扩大整省试点范围。
  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进行补偿。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成员身份,量化经营性资产。
  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
  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最该办的事办好。文件提出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
  撬动,就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药引子”,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文件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措施。

亮点举措: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打造田园综合体
  唐仁健说,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因此,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文件强调,要认真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他指出,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要注意两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注意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文件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唐仁健表示,当前急需培养乡村建筑设计、乡村规划人才。文件对此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