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厅:奶牛存栏持续下滑 牛奶产量明显
2016/11/11
受低价进口乳制品和牛奶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奶牛养殖效益下降,内蒙古奶牛存栏持续下滑,牛奶产量明显下降,这是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副处长巴特尔在奶业发展座谈会上介绍内蒙古奶业形势时谈到的。
10月21日,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召开奶业发展座谈会。巴特尔会上还表示,牧场在亏损加大的形势下还面临巨大的环保投资压力,如果未来牧场因未通过环评而退出奶牛养殖,牛奶产能还将萎缩。他建议加大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解决粪污处理前期投入大的难题;加大规模牧场连片流转土地支持力度,鼓励新建牧场参与“粮改饲”和优质高产苜蓿建设项目,提高饲料的自给率,降低成本,严厉打击压级压价、价格串通等不正当收购行为。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农业部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内蒙古奶业确实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奶牛单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生产性能测定,全区荷斯坦泌乳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以上,较2005年提高2吨,奶牛良种补贴成效显著,规模场单产达到7吨以上,个别已超9吨。高水平牧场可以跟国外的牧场相媲美。
★二是规模化水平显著增加。2008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共投入资金13.2亿元(其中自治区1.8亿元),推动奶牛养殖方式转变。目前,荷斯坦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水平达到了80%以上,呼和浩特地区已经接近90%。
★三是牛奶安全水平和品质大幅度提升。生产性能测定和加工企业质检报告数据显示,规模牧场平均乳脂率3.67%以上、乳蛋白率3.32%以上,菌落总数小于10万/毫升、体细胞数小于30万/毫升,营养和卫生指标均达到欧美奶业发达国家标准。在农业部连续7年抽检中,没有检出违禁物质,质量合格率保持100%,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尽管内蒙古奶牛养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但是受低价进口乳制品和牛奶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奶牛养殖效益下降,存栏持续下滑,牛奶产量明显下降。统计部门统计,2015年荷斯坦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分别下降了22.3%和15.5%。2016年存栏和产量进一步下降,荷斯坦奶牛存栏147.84万头,同比下降19.75%,截至9月底,牛奶产量438.9万吨,同比下降16.3%。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廉价奶制品大量进口,影响生鲜乳收购。由于存在进口奶粉还原奶等问题,加工企业生鲜乳收购量减少,出现拒收限收问题。据行业不完全统计,6月份内蒙古全区加工企业日收购鲜奶量只有6500吨,而2008年同期日收奶量1.1万吨,减少三分之一。
★二是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场亏损加大。据行业调查,2014年牧场收购价4.1-4.3元/公斤,目前已下降到3.1-3.2元/公斤,一流牧场最高收购价也没有超过3.7元/公斤。为维持经营,不少规模牧场除了想法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外,不得不限产和非正常淘汰泌乳牛,苦度难关。一个规模牧场2016年1-6月份公斤奶的综合现金成本2.52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7%。非正常淘汰奶牛增多,在内蒙古单产6吨的奶牛算是很好的牛,也在淘汰。
★三是环保投资压力大,牛奶产能面临巨大影响。以主产区呼和浩特为例,242家规模养殖场,由于投入不足,目前通过环评的仅有37家,仅占15%。自治区要求2017年所有养殖场要全部通过环评,但是中小型牧场1头牛环保基础设施(不包括设备)投入至少1500元,大型牧场投入更大。如果规模场因缺少资金未通过环评退出奶牛养殖,将大大影响牛奶产量。
针对当前问题,提几条建议。
★一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投入力度,鼓励新建牧场参与“粮改饲”和优质高产苜蓿建设项目。
★二是建议环保部门加大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奶牛养殖属于微利行业,粪污处理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牧场积极性不高。
★三是对规模牧场青贮收储实施贷款贴息政策。牧场青贮时流动资金需求较大,低息贷款可降低牧场融资和借贷成本,提高牧场盈利能力。
★四是加大规模牧场连片流转土地支持力度。目前,牧场的饲料成本很难降下来。据调查,呼市地区有自有土地可种植青贮的养殖场不足1%,如果牧场饲草料全靠购买,成本再下降的可能性没有。
★五是严厉打击不正当收购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合同执行情况监督和管理,对乳品企业压级压价、价格串通等行为严厉打击。严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鲜乳过程中绑定销售饲料、兽药等相关产品,不得以更换饲喂、挤奶等设备增加养殖户成本。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