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积极应对奶业“
2016/01/25奶业发展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全国
奶业生产:
奶牛存栏:从2010年到2014年一直徘徊在1420万头至14900万头左右,2014年是1499万头;
单产:2010年为4760公斤,2011—2015年为5500公斤(这数据显然不对!);
牛奶产量:从2010年到2014年一直徘徊在3500万吨到3800万吨,2014年为3700万吨左右,2015年牛奶产量3755万吨,比上年增加0.8%(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
乳制品加工:
继2014年出现首次下降后,2015年小幅增长,乳制品总产量(1月—11月)2531.0万吨,同比增长4.42%,其中:液态乳2295.7万吨,同比增长4.49%,乳粉产是126.3万吨,同比下降5.1%,婴幼儿配方粉产量约70万吨。
2015年11月底,库存产成品总额95.0亿元,同比减少4.75%。库存产成品为奶粉产品,约28万吨左右。
乳品消费:
城镇人口乳制品消费自2006年以来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城镇人口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2006年为22.54公斤;2012年为17.91公斤,2012年比2006年减少4.63公斤,下降20.54%,农村人口年人均乳制品消费仅为城镇人口的1/4—1/5。2013年至2015年的乳品消费缺少统一的数据,据有关专家分析,消费乏力,没有明显增长。
乳制品进口:
据分析2015年进口奶粉55万吨,液态45万吨。
(二)山东
奶牛存栏:2010年93.32万头,2014年127.0万头,比2010年增加33.68万头,增长36.1%,居全国第五位。
奶牛产量:2010年253.05万吨,2014年279.6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增加26.55万吨,增长10.5%。其中2013年比上年下降4%,2015年奶类产量275.6万吨,比上年下降1.51%;
乳品消费:总体上山东高于全国水平,2012年,山东城镇家庭居民乳制品年人均消费量27.72公斤,比2005年的33.87公斤减少6.15公斤下降18.16%。
乳制品生产
2015年山东省乳制品销售收入278.13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国的9.2%
当前奶业形势怎么看
农业部奶业办公室主任王锋(2016中国奶业发展国际论坛)
“十二五”期间中国奶业取得巨大进步,为未来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是中国奶业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也是充满困难和压力的挑战期,更是爬坡过坎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2015年度乳制品行业质量报告)
201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5年,虽然扭转了下降的趋势,但整个行业仍处在困难中。
2016,伴随着经济发展放缓的步伐,乳制品消费增长乏力,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将会维持低水平的格局,对我国乳制品生产和消费仍将产生持续影响。2016年仍将是我国乳业困难的一年。
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2016中国奶业发展国际论坛)
中国奶业现在走到了生死的十字路口。现在“卖奶难”已从奶农蔓延到中小牧场,甚至影响到大型规模化牧场。同时,一些企业大量进口奶粉,生产复原乳卖给消费者。这说明“倒奶杀牛”不是因为单纯的原奶过剩。
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豆明(2016中国奶业发展国际论坛)
2016年国内原料奶价格将出现高点。产量增长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2016年3季度国际受国内市场影响供给再次短缺,2016年3季度原料奶价格将再次上升。
现实情况是
以山东为例: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的2016年第52周山东省畜产品市行情分析,2016年第52周,牛奶价格为3.38元/公斤,同比环比皆为零,就是说,折腾了一年,奶价仍在低位运行,比2014年初下跌30%左右。
一些地方仍出现倒奶、杀牛、低收、限收,奶价1.00元/公斤,2.00元/公斤的有之。
乳业市场没有因为散户、小户的退出,中小牧场、合作社、小区的转型而出现好转,也没因为进口奶粉数量的减少而出现好转。
2015年,奶农在寒冬中度过,乳制品行业困难中度过,消费者在迷茫中度过。
2016年第3季度原料奶收购价是否出现拐点仍是个未知数。
奶业“寒冬”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奶业的“寒冬”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国际乳品市场影响:
1、俄罗斯的食品禁运,并延长一年;
2、欧盟配额制度的取消;
3、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奶价的影响;
4、国内、国际市场相互影响;
5、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二)深层次矛盾集中释放
1、产业链利益联接严重缺失,经济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
2、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生产、加工、消费发展不协调;
3、产业发展缺乏独立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4、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原料奶总供给量大于乳品总消费量中国原料奶总供给量2015年4355万吨。
其中:
①国内供给2465吨
包括:商品牛奶2900万吨左右
犊牛喂养200万吨左右
生产者自用或损失200万吨左右
牧场自建奶吧165万吨左右
②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890万吨
(以上数据来自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豆明)
商品牛奶加上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合计为3790万吨。
乳品消费量2015年未有统计公布。
按近10年城镇人口年人均消费量和农村人口年人均消费最高值,城镇是26公斤(2014年);
农村6公斤(2012年),人口按13.6亿人计算(城镇、农村人口各占50%)总消费量应在2176万吨(城镇1768吨+农村408万吨)。
乳品出品3—4万吨;
原料奶总供给3790万吨,乳品消费总量2200万吨,总供给大于总消费。
(四)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缺乏信心。
自2006年以来城镇人口乳品年人均消费量一直呈下降趋势。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
(五)高价奶为国外乳制品进口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乳制品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内的奶价过高,是受国际市场冲击的主要原因”(豆明)
国人对国产乳品消费缺乏信心,也为洋奶进入中国提供了机会。
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不但在科技上创新,更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
创新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组织形式流通渠道 营销方式……
协调:实现生产、加工、消费协调发展;
绿色:主要环境保护、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开放:引进投资与对外投资相结合,实现共赢;
共享: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健康、和谐奶业;
(二)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
奶业的发展应重点放在”降成本、补短板“上。降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要降,加工成本要降,流通成本也要降,使乳品市场价格回归到市场需求水平,以挡住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的势头。补短板,就是要补足补齐消费这块短板,把潜在消费能力变为现实,增强奶业发展动力。
(三)宏观层面的举措
1.实现奶业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由主要靠投资拉动向主要靠消费拉动转变。
2.建立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体制,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建立高效统一的奶业领导协调体制,保障奶业协调、健康发展;
4.提高民族奶业的独立性,以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5.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使奶畜结构、产品结构有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6.搞活乳品市场,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
(四)中观层面的建议
1.建议尽快修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生乳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菌落数、增加体细胞指标、禁用还原奶生产UHT奶、酸奶;
2.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有公信力的监督管理体系;
3.对进口乳制品,主要是奶粉的流向、用途和产品库存的信息公开;
4.为增强消费信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达到消费者想喝、放心喝、喝得起的程度,实现乳品大众化消费的回归;
(五)微观层面,我们怎么办?
1.客观分析、认真对待、坚定信心。
做好“抗寒”的长期准备,有专家分析,今年三季度乳品市场出现拐点,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2.奶牛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根本上讲:
①奶牛饲养实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降低饲料成本和环保成本;
②做好牧场的疫病防治、降低安全风险和疫病损失,只有生存才能发展;
③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讲:强化管理,开源节流做到精准化
A.奶牛经济寿命的前伸后延
⑴做好犊牛、育成牛培育,使之提前一个月达到配种要求,节约一个月的饲养费用(现代牧业)
⑵延长使用寿命。平均年限2.2胎,一生能贡献生乳量17600公斤,牛只淘汰残值6000人民币,每公斤生乳分担牛只成本1.8元,如平均使用年限提高到三胎,一生贡献生乳量24000公斤,淘汰残值仍为6000元,每公斤生乳分担牛只成本为1.48元,隐形性效益明显(台湾数据)。
B.精细管理,提高牛的舒适度
在不增加饲料成本的前提下,每日增加1公斤产奶量,增收3.5元,一年每头产奶牛增加效益1000元,存栏100头成母牛的奶牛场,一年可增加10万元。
C.合理搭配营养,减低饲料成本。
每公斤全混日粮降低0.05元,一天减少2.5元,一年节约饲料开支912.5元,存栏100头成母牛的牧场可减低饲料成本15万元左右,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如每头牛每天减少一公斤苜蓿的使用,一年可节约600元左右。
D.提高饲料转化率
如果把目前的饲料转化率由目前的1:1.2—1.25提高0.1—0.2个点,牧场效益将有一个显著提升。
E.小公牛和淘汰母牛育肥
生产高档牛肉牛,也是增加牧场收益一个重要来源。
3.兴办鲜奶吧
鲜奶吧为家庭牧场、中小牧场找到一条活路,时间证明,鲜奶吧适应了奶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现奶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达到了生产者增效,经营者增收,消费者得实惠的目标。
下一步,鲜奶吧发展要向品牌化、连锁化、多样化发展。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在乡镇、村发展奶吧,让低收入的农民、农村的孩子和老人,都能和尚新鲜、营养、安全、价低的牛奶,为提升社会乳品消费水平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张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