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节粮型畜牧业 乳业上游建设来助力

2016/01/05

  10年前,有人说,东方饮食文化和生活形态使牛奶市场规模并不能达到欧美水平。但是10年后,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三产奶大国,“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潜力这样大的牛奶消费市场”。仅蒙牛乳业一家在2010年的销售额,即与2001年中国乳业的销售总额相当。
  然而,中国乳业整体发展过快,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上游的饲料粮等资源开始趋紧。针对此问题,农业部近日下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草原生态保护、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目标。
  事实上,从去年起,国家就在主要草原牧区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等措施,着力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而作为与节粮型畜牧业最息息相关的乳业,也在积极行动。据了解,蒙牛乳业于2009年就先期注资600万,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成立了中国首个致力生态草原建设和保护的专项基金——“蒙牛生态草原基金”,将资源保护写进企业发展目标中。
  与此同时,针对规划中提到的节粮型畜牧业中养殖方式落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乳业也在近年来有了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有了整体提高,并出现了一批以龙头企业建设为主的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大型牧场,比如蒙牛在全国进行生态奶源布局,已投资建立起14个大型生牧场态,成为中国乳业集约化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

外国养殖专家在蒙牛牧场指导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认为,自有奶源建设是中国乳业升级改造最具特色的亮点,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蒙牛来看确实如此。包括大和总研、荷兰合作银行在内的权威投资评级机构,都将自有奶源的建设看做蒙牛以品质赢得消费者的货币投票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资源节约方面,循环经济成为乳业近年来首推的生产模式。“种草—养牛—牛粪肥草—卖奶—种草”的绿色循环养殖模式,已在蒙牛等大型乳企中实现,而以沼气能、太阳能、水能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也正在蒙牛各大牧场中进行得如火如荼。
  专家指出,《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表明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畜牧业、乳业等相关行业向资源节约型转型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企业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那要实现全国范围的“草绿民富”,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网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