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行业:借政策东风,奶粉行业正涅槃重生
2015/10/20我们判断全面二胎有望在短期内放开,进而每年增加约200万新生儿,拉动180亿奶粉消费:
我国生育率水平偏低且持续下降:我国生育率1.67,低于全球平均(2.5)以及主要的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而且在持续下降,导致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
政策实施进度较犹豫,但方向已明确,单独二胎效果低于预期可能成为政策放开的契机:2001年双独二胎政策就已放开,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未来老龄化问题。但对于短期第四次婴儿潮的担忧和长期老龄化问题的纠结,使得政府在二胎政策上始终不敢走得太快。
保守估计,全面二胎放开的效果应好于单独二胎(107万申请),预计每年会增加约200万新生儿。
海淘奶粉优势被削弱,明年国内价格战有望结束:近两年国内市场受海淘低价冲击巨大,6月起国行奶粉集体降价,海淘与国行的价差逆转,海淘奶粉价格优势减弱。跨境电商进口政策拟收紧,要求在罐体印制中文标签,海淘便利度大幅下降。海淘进口受控制后,国内奶粉价格有望企稳。
配方注册提高行业门槛,行业整合提升集中度:1)配方注册制即将实施,奶粉品牌将由2000多个缩减到500个左右,行业壁垒大幅提高。大批中小奶粉企业将被淘汰。2)蒙牛和达能将旗下奶粉业务注入雅士利,统一运作市场,辉山也与荷兰皇家菲仕兰合资,未来国内外奶粉企业合资和互相参股可能成为趋势(类似啤酒),行业向几个大品牌集中,通过海外品牌和奶源背书解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问题。
行业洗牌后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奶粉行业毛利率在60%以上,国内品牌的销售费用率普遍在40%左右(海外品牌约20%),营业利润率国内品牌在10%左右(海外品牌约20%),未来集中度提高后,国内奶粉企业利润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投资建议:明年奶粉行业大概率还在降价寻底的过程中,但政策层面对行业整体利好,所以调整可能不如预期惨烈,原罐进口、性价比高、品牌力和渠道强大的龙头企业有望在乱世中获得发展机会。中长期看好伊利股份(渠道强,估值低,首推)、贝因美(短期估值高,重整效果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