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树信心 乳业市场前景可期

2015/07/22

  近些年来,生产过剩、进口冲击、信任危机等依然是阻碍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大问题。

 

行业发展仍面多重挑战

  “中国乳业只有往前,没有退路,面临的问题很多,但要抓住一个要害问题,就是发展方式的问题,要由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向由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阶段升级。乳业消费市场的不健全,消费水平的徘徊,是我们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奶业的发展除了乳品企业加工的投资、生产工厂的投资之外,更要向消费市场建设投资,加强完善消费体系,只有这样中国的奶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道出了自己对于国内乳业发展的担忧。

  正如张志民所言,目前我国乳业市场并不是十分乐观。早在2015年元旦,我国的乳品市场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萧条的时期。据数据显示,自2014年2月份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根据农业部对482个生奶固定观测点在去年9月份的价格调查显示奶价已从4.26元/公斤降至3.84元/公斤。而实际上去年年底最后两三个月的奶价一直呈急速下跌趋势,青海、山东的散养户奶价甚至跌至到了1.6元/公斤。

  是奶源过剩还是消费者信任度不够?乳业资深研究员宋亮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国内奶价在今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首当其冲的是国际奶价的持续下跌,国内又加大进口乳粉数量。乳企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低价的进口粉,这就导致了国内鲜奶价格下跌,企业拒收鲜奶的现象不断发生。

  国都证券分析师赵博对于宋亮的观点比较认同。他认为,今年国内市场消费增长幅度赶不上国际奶粉进口和国内奶业增产的幅度,也就导致了国内鲜奶收购价格大幅下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长期原因就是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无论是规模、成本,还是产业链接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包括补贴、保险、开拓市场等支持和帮助奶牛养殖户渡过难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价下跌对奶农造成的冲击,但我国乳业还是没有摆脱规模小、成本高、国际竞争力相对弱的状况,这是事实。

 

重塑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带给中国奶业的影响持续至今,虽然中国奶业发展水平对比2008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仍存质疑。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振兴中国奶业,那么重塑消费者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最大的焦点、最大的问题不是生产上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的信心问题。什么时候消费者对中国乳品行业的信心回来了,中国乳品行业才有发展希望。“三聚氰氨事件后,当时大家做好了很坏的打算,预计需要3年时间来平息。但7年过去了,阴影还没有散去,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还是不能完全信任。他们不相信我们的奶源。而现在全国的奶源都没有问题,为什么消费者不放心,这就是一个问题。”王丁棉说。同时,他表示从2008年到现在,所有的企业,包括业内人,包括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而这个问题还得好几年才能解决。

  其实,在中国奶源的管理方面,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努力的去做。据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表示,现在农业部每年都做全国生鲜乳监测计划,而监测结果显示,三聚氰氨等违禁添加物符合管理限量值规定线,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持续向好。

  现在奶业面临的问题总体来看,首先是散养比重还是比较大,养殖百头奶牛以上的占到45%,将近一半以上的还是百头以下小规模养殖。其次是奶业生产成本高,而且奶业生产成本仍然处于上升通道。目前我们国家生鲜乳的全国平均价格是在3.4元,世界平均价格是1.89元。从生产关系来看,我国奶业生产模式不适应奶业发展的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引导方面有效的手段比较缺乏。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市场的进口压力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较大。资料显示2014年进口乳制品是193.4万吨,这个进口量折合生鲜乳占到国内产量的1/3。中澳自贸区协议的签订和欧盟取消牛奶生产配额,这些都会加剧进口的压力。

 

我国奶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没有人会质疑中国奶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宋亮表示,我国人均饮奶量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4。未来是要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提升人均饮奶量,所以中国乳制品市场需求仍然有一个比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常温奶拥有保质期长、配送半径远、容易运输等优势,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且安全性高。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也认为中国奶业的未来十分光明,她说:“在机遇方面,首先,中国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的市场潜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比较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发展中国家的1/2,所以我们的空间很大;第二,国家一直重视奶业发展,国家各个部门都在想办法出政策,今年的‘1号文件’明确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要围绕现代农业,尽快发展草牧业;第三,科技进步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第四,社会资本为奶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目前,面向高附加值的产品结构调整将继续成为主要奶粉品牌发展的重要手段。很多知名乳企都加大了对产品的技术投入,这样可以明显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继续加大对三、四级市场的渗透也将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一条大路。中国乳品目前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三、四级市场的乳品消费水平十分低下。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的液态奶消费难度很大,但是对奶粉的消费潜力却与一线城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众多乳企缺乏的是适应三、四级市场的产品、价格体系以及营销策略。中国奶粉市场未来在乡镇市场一定大有可为。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发展前景广阔的同时,依然需要很多业内人士为之努力。在王丁棉看来,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这已构成了洋牛奶与国产奶之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建议乳业实行生鲜奶源收购、使用、登记、备案、公告制度和根据收购使用数量配置免税(如自贸协定零关税配额指标部分)或实施减税进口奶粉指标奖励制度,以此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国产生鲜奶源,从而拉动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他建议。

  宋亮则表示,希望政府出手,建立临时储备基粉的机制,并成立相关基金对奶农进行扶持,对喷粉企业进行资金的支持。而只要企业不再拒收鲜奶,杀牛倒奶事件就会减少。另外,政府对进口奶方面也应该通过技术壁垒来减缓进口的数量。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