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奶办马莹:目前我国奶业面临挑战也存在
2015/06/252014年,我国奶业上半年生鲜乳产量是增加的,但是存栏是下降的。与年初相比,卖奶难已经明显好转。目前,山东、陕西等地仍然存在卖奶难,但主要集中在散户。拒收的散户生产水平质量低,而且是合同外的牛奶。乳品企业的库存比较大,但进口出现大幅度下降,企业还是面临去除库存的压力。国内外奶价的涨跌基本是同步的,5月全球原料奶价格1.89元/公斤。这是农业部奶办马莹副主任在中国农大2015中瑞现代化奶牛场高级人才研修班开班式上致辞表示的。
她进一步指出,中国奶业面临三大挑战,主要是生产水平、产业模式和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同时,中国奶业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四大机遇:市场空间、政府支持政策、科技进步、社会资本投入。
我国奶业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生产水平低、成本高,资源环境约束紧张。我国奶业整体素质不高,散养比重大,抗风险能力弱,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疫病防控、经营管理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时,资源环境约束紧张,环保压力加大,奶业生产成本较高,仍处于上升通道。目前我国生鲜乳价格为3.4元/公斤,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89元/公斤,竞争力不强。
其次,奶业生产模式不适应。我国奶业生产模式不适应奶业发展的需求,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理顺;奶业稳定发展的综合调控机制没有建立完善,进出口调控、产销形势监测预警、市场引导等有效手段缺乏。
第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进口对国内产业影响较大。2014年进口乳制品193.4万吨,折合生鲜乳约1200万吨,占国内产量三分之一。中澳自贸协议签订、欧盟取消奶业生产配额将加剧进口压力。另外,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长并没有达到预期,媒体负面报道炒作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恢复。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奶业的影响是现实的
澳大利亚奶业有三大特点:一是奶业出口型特征明显。二是放牧和家庭经营造就了低成本奶业。澳洲全国6400个牧场,其中99%为家庭牧场,以放牧为主,每公斤生鲜乳成本仅0.3澳元,相当于1.5-1.6元/公斤。三是奶业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保证了奶农收益。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将加剧行业竞争,挤占一部分国产市场份额,特别是进口液态奶将增加。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和可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从澳进口乳制品基数较小;澳大利亚奶业规模相对较小,增产潜力有限;三是澳大利亚品牌优势不强。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奶业也有积极的影响。一是能丰富我国乳制品进口来源地,改变进口过于集中的情况;二是能为双方相互投资创造更加公平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国内乳品企业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资源,加快走出去布局奶源,也有利于进口更多优质奶牛,加快国内奶源基地建设。
欧盟取消生产配合对我国奶业未来也存在影响
欧盟奶业生产配额取消,从短期看,不会对我国奶业造成大的影响。从长期看,未来十年预计增产1100万吨,会加剧国际竞争。
另外,去年以来,俄罗斯对欧盟乳制品实行禁运,对国际乳制品贸易产生的影响很大。这部分乳制品正在亚洲寻找新的市场,主要目标是潜力较大的中国。
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四大机遇
首先,市场潜力为奶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还比较低,未来收入水平、城镇率和人口数量将带动消费持续增高。
其次,国家高度重视为奶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草牧业。农业部下发了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和奶牛的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了一支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奶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0%以上。
第四,社会资本进入为奶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奶业成了新的投资热点,马云养牛、恒大养牛等。
信息来源:荷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