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对抗进口奶 国内乳企合推“优质乳标识制度”

2015/06/03

  “我们的包装盒要多花销有多花俏,但却没有评判牛奶质量高低的实质性标识。”“我们的包装盒要多花销有多花俏,但却没有评判牛奶质量高低的实质性标识。”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加启中坦言,国内乳企深陷进口奶的泥潭,“那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他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应该从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规范乳制品加工工艺完成,他将此定义为“优质乳工程”。
  这项工程,可能会在近期有一个新的进展。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层面的“优质乳工程”将在今年7月的D20峰会上有一个新的进展,此举将会极大地推进目前国内乳业的发展现状。届时,在农业部部长的见证下,国家奶业创新团队会与国内一家大型乳企签订合作,推进优质乳工程。资料显示,奶业的“D20峰会”是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会议,行业前20的企业都将会参与。

缺失的包装标识
  在超市里,什么牛奶才算是优质牛奶?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或许大多会将进口奶作为代表。
  “国内也有好牛奶,只是没有标准。”王加启认为,目前,什么算优质牛奶没有任何标准,完全靠广告,“乳品加工企业把大量的资金用在广告,不重视奶牛养殖、原料奶质量、加工工艺的过程控制,所以质量安全水平不高,消费者也不知道牛奶所用的原料奶等级和加工的程度。”因此也导致了普遍认为国内乳品质量低的认知。
  事实上,从2008年到2012年间,国内城镇平均每人全年鲜奶购买量已经从15.19KG下跌到了13.95KG,期间,我国奶类产量年增长率不到2%,出现了典型的“爬坡顶”现象。“但中国的奶品消费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王启加的研究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的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干乳制品年进口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乳品进口国。
  王加启认为,“优质乳工程”是解决国内奶业难题的关键,当中包括了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以及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三个方面。以标识制度为例,通过对明确表示加工后乳制品的质量等级,给消费者明确的选择。
  事实上,对乳品进行等级划分,美国早有实施,其在1924年就颁布了“优质乳条例”,使得美国的优质乳(Grade A)的比例达到了98%以上,由牛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从1938年的25%,降低到目前的小于1%。台湾也实施了类似的标识,比如给生产企业发布鲜奶标章,就鲜奶品质、经营效益、饲养管理等进行评级,然后颁布1-5朵梅花奖,以对鲜奶进行等级划分。
  根据我国生乳国标的规定,菌落数规定在200万个/毫升以下,蛋白质含量为2.8克/100克以上,这组数据对比优质奶仍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很多地方的水平,台湾乳业协会秘书长方清泉甚至坦言,“在台湾,菌落数高于50万个/毫升的生乳是没有人收的,低于20万个/毫升的生乳则能够加价。”
  王加启建议,未来特优级的原料奶,通过等级划分,菌落总数可以在10万个/毫升以下,蛋白质达到3.1%。

信息来源:浏阳之窗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