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两法落锤直击奶业淘奶族必看五新规

2015/05/14

  “风险”一词对于婴幼儿奶粉市场来说,随时都能掀起或大或小的风浪。在孩子“口粮”衍生出的千亿市场中,消费者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每一项政策法规的落锤,都试图提振和改变国人的消费信心。

 

千亿市场不得不做的事

  4月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通过修订,新规直指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个敏感而特殊的“口粮”,再一次被推上塔尖的位置,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审视。

  2008年以来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国产奶粉消费信心不振,洋品牌定价几乎可以用“任性”来形容。广州民意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受调查者认为国产奶不够安全。国内企业集体外跑境外寻求奶源,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国产奶源的消费信心仍然不足。

  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到2020年时,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规模将由年700亿元增长至1100亿元以上。基于中国的婴幼儿奶粉的发展前景如此庞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也会相应增多,不得不从政策与法律的层面去规范和完善一些行业准则。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向媒体分析称,新法出台,将对恢复国产奶粉消费信心起到推动作用。“新《食品安全法》对未来奶粉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预计今年年底前后将有很多品牌退出市场。”

 

配方涨价不能再玩了

  “没有几次配方升级,似乎都不好意思涨价。”这样的提价手法很多品牌都玩过。王丁棉透露,全国约有1900个配方,平均每个企业有20多个配方,而国外企业一般只有3个左右的配方。

  新法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施注册管理,“增加一两项新营养素就以新配方为由涨价”的手法,就不能再玩了。王丁棉分析,实行每厂的配方总量控制与注册制将有利于奶粉质量安全监管。有业内人士认为,配方管理也能够降低代工带来的风险,提高婴幼儿奶粉市场准入门槛。

  此外,新《广告法》中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这被认为是向“第一口奶”广告和营销模式发出的“围剿令”。

 

委托贴牌重新上路

  2013年一系列奶业新规大戏开演,时隔两年,各部分戏码又有了重新调整的机会,委托加工、贴牌生产从“禁行令”中删除。去年5月起实施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制度,截至2014年年底,全年累计共有204家进口商共255个进口品牌获得许可,原先境外贴牌生产的“假洋鬼子”,已有一部分进入洋奶粉队列。

  “在国外,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地,很多品牌奶粉就是采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发展至今,似乎成了国际通用的惯例,在国外,这种生产加工模式并沒有明确得到禁止。基于这些情况,可能考虑到它的国际通用性而恢复其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这种做法或方式。”王丁棉如是分析。宋亮也认为,奶粉贴牌和代工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结果。

 

Duang!奶粉又拉警报

  国家食药监总局上周通报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其中有44批次国内样品和4批次进口样品抽检不合格。

  在国内企业样品中,共有44批次不合格,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样品23批次,存在较高风险的有11批次,问题包括黄曲霉毒素M1超标、检出阪崎肠杆菌等。此外,还有12批次一般风险的产品,存在营养素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另有与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的奶粉21批次,涉及飞鹤乳业等企业。

  在抽检的200批次进口样品中,共检出不合格样品4批次。其中,存在一般风险的2批次,分别为原产西班牙的宝露芬品牌乳粉、原产奥地利的Holle品牌乳粉。另2个不合格批次为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新规

1.全过程质量控制

2.取消委托贴牌禁令

3.产品配方注册,领证才能生产

4.禁止分装方式生产

5.禁止替代母乳广告

 

信息来源:羊城地铁报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