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

行业新闻

农业部奶办副主任邓兴照:全国奶业生产形势与

2014/09/24

一、全国奶业生产形势——奶业发展有四个转变
1、奶业发展轨迹由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发展
  从2000年到2013年,以三聚氰胺为节点,奶类总产量连续跨越了1000万吨、2000万吨、3000万吨;奶牛存栏也从400多万头增长到了1000多万头。到2008年以后奶类总产量和奶牛存栏相对都趋于稳定。
2、产业素质从分散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
  2008年以来,奶农从260万户下降到180万户,100头以上养殖场从7800个增加到13400个,100头以上存栏比重从19.5%提高至41.1%,奶牛单产从4.8 吨提高至5.5吨,机械化挤奶率从51%提高至90%。
3、奶源由立足国内转变为对外依存度提高
  我国奶源自给率从95%降至78%。今年上半年奶粉进口68.1万吨,今年突破100万吨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进口多大量,怎样控制进口的节奏,我们应该尤其关注。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进口奶粉等同于进口资源,应该要统筹考虑国内产业发展、粮食转化和劳动力就业情况。
  目前国际有一个新动向——向中国多出口畜产品,少出口粮食,即国外用廉价的粮食,加上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生产出低价的畜产品,再加上10%-15%的关税,就可轻易的出口到中国。那么国内如何发展,如何应对这种冲击,就必须采取一定得措施,包括建设奶源地基,提高产品质量,占领市场份额等。
4、养殖形势总体由差向好
  据对750个场户的监测,当前成母牛平均单产约5.5吨,推算年盈利3000元。对1.17万家奶站统计,7月份奶牛存栏增1.7%,生鲜乳收购量同比增加8.1%。上半年,规模户增6.9%,散户减4.8%。

二、国家扶持奶源基地建设的政策
  以前我国奶源的发展模式是“重加工、轻养殖”模式,这是导致奶荒时候抢奶,奶多的时候拒奶的一个原因,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要更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国家扶持奶源基地建设主要体现在
(一)有规划指引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奶业优势区域规划》、《振兴奶业行动计划》等,提出了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部产区、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等五大奶业产区,要求配套相关政策措施。
(二)有政策要求
1、《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如:新建加工项目可控奶源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2、《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如:以生鲜乳为主要原料的,奶源全部来自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支持兼并重组企业奶源基地建设。包括:自建牧场、良好规范、苜蓿配套、产业链一体化。
(三)有资金支持
  2007年当年国家对奶业的支持不到2个亿,2013年中央扶持资金已经为25亿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2008--2013年共投入32亿元,累计补助3982个奶牛养殖场(小区)。从2013年起,每年项目增至10亿元。依托项目还开展奶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农业部从2010年以来,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四年来,共创建3397个示范场,其中奶牛613个,省市县也分层次创建,提高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2、奶站机械设备购置补贴
  补贴方式与农机具购置补贴一致,自2009年起,对挤奶机、储奶罐和运输奶罐等进行补贴。补贴比例总体上为购机金额的30%,单个机械补贴不超过12万元。2009-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5.56 亿元,补贴挤奶机15647 台,补贴贮奶罐和冷藏罐 6484 台。
3、奶牛良种补贴
  2005年,国家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山西4省区开展试点。2008年覆盖至全国。
2005-2013年,奶牛良种补贴资金共计17.55亿元,每年补贴泌乳牛800万头。这个政策今后可能还会调整。
4、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补贴
  2008-2013年每年2000万元。2014年增为3870万元。参测奶牛由22.9万头增加到52.9万头。目前,有1000多个奶牛场持续参加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显示,参测奶牛日均产奶量由22.1千克增加到24.8千克,体细胞数由66.1万减低到42.1万个/毫升。
5、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012年以来,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 分布在苜蓿和奶牛主产区,重点在东北、华北、西北3大区域。每年扶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项目两大主体为牛人(合作社、牛场)和草人(合作社、企业)。
  我们产业发展的条件效果是市场﹥政策﹥ 扶持资金,因为全国畜牧养殖1年赚一两千亿,畜牧免税政策1年免200亿,养殖扶持资金1年100亿。

三、今后建设奶源基地的初步考虑
(一)奶畜良种化
  2008年我们就制定了《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加强核心种子母牛群和种公牛站建设,那么下一部我们要在良种推广方面以荷斯坦牛为主,同时要兼顾娟珊牛、乳用西门塔尔牛等品种。
(二)饲料专业化
  在饲料方面要配套饲草料基地建设,保证高产奶牛每天吃上3公斤苜蓿,推行测奶喂牛(推行DHI测定),同时也是生鲜乳质量的第一道阀门,再就是规模牛场要全混合日粮(TMR)饲喂。
(三)养殖规模标准化
  我们要向规模要效益,但是要以适度规模为基础,大中型牛场为补充,核心是规模适度、经济合算、科学实用,推广实用易懂、便于考核的技术规范。
(四)装备现代化
  现代化装备可以省劳力、提效率,但是在推广时要比较投入产出,有条件地推广。
(五)粪污处理利用无害化
  现在有一种观点叫做“生态立牧”。按1000头规模的牛场计算,每天产生的粪便约40吨,如不利用和处理好,非常影响生态环境。我们要以周边土地消纳能力确定奶牛养殖当量。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还田最经济,可搞沼气,其它方式也探索。
(六)管理科学化
  以前的养殖都忽视了软件的建设,我们向管理要效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场长非常关键。现在奶牛场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应该绩效管理,逗硬奖惩,调动积极性。
(七)产业一体化
  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机制,探索原料奶价格协调定价机制,实行第三方检测机制。
  奶牛场应该做到硬件以牛为本,软件以人为本,软硬兼施,才能养好牛、赚上钱。

免责声明:乳博会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版权所有: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蒙ICP备18004729号-3 技术支持: 会天下

在线咨询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